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中宣部学习出版社、华夏传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精心制作的《华夏文明五千年·影像辞典》(以下简称《影像辞典》)系列作品,集结70年珍贵影像,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触摸历史脉络,呈现沧桑巨变。
《影像辞典》旨在成为一部用影像编年体例记载历史、典藏文明的历史影像数据库。该工程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进行梳理、阐释、总结,描绘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勾勒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展现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风云变幻、社会风貌、人物智慧和科技文艺各方面的成就,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奋斗历程。
影像编年体,刻录华夏文明五千年
以影像记载历史、典藏文明,《影像辞典》运用海量视频、图片、声音资料,以10000集、每集3到10分钟的规模,再现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从未中断的辉煌。从某种意义上说,《影像辞典》更像一部具有百科全书特点的辞典,具有教育和工具书的功能,更显示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可读性。
从为政篇、法制篇、任贤篇、劝学篇、信念篇、敬民篇、笃行篇、立德篇、修身篇、孝道篇等不同角度再现和解读历史档案资料,该项目通过现代化声电影音的方式存储和还原中华五千年来的典籍和文献,既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也是知识分类学的一种探索,更是对传统档案文献典藏的革命性发展。
为保证选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影像辞典》在创作过程中,对很长一段时期国内文献纪录片视频资料鉴别考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汇总分类。系列节目不仅对传统经典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而且对文化、法律、军事、科技、生活、生产等领域的古籍进行清理和耙梳。
《影像辞典》不仅展现出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风云变幻、社会风貌、人物智慧、科技文艺各方面成就,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以及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从可读到可视,创新表达
与一般影视产品和传统辞书工具性不同,《影像辞典》以短小精准的格式、系统海量的格局打破了单一叙事模式的局限。
《影像辞典》不是简单地试图将印刷时代辞书的概念进行影像化移植,进入网络平台传播,而是迎接影像时代对于知识传播创新进行的影像与文言复调叙述的标准化尝试。其通过流程重组,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基于网络的互动式设计,《影像辞典》在学术规范和知识创新的原则下,提供360度的开放性,把部分辞条中的知识性放大,引进学术评价与价值判断,开放评论后门,让有兴趣的受众进入,参与讨论,并将优质的受众评论纳入辞条,使辞条变成开放动态的平台,让学术在网络时代最大限度大众化。
作为一个文化工程,其内在的历史文化元素,决定了其成长的动力与边界。如何推进《影像辞典》深入发展,把这个工程做成、做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疑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告诉国人,中国经历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影像辞典》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结合。这一项目既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在以独有的特点融入网络时代影像产品的发展潮流。
《影像辞典》制作公司华夏传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立足文化产业,以影视产品制作、新媒体内容集成、历史文化传承为根基。公司一直致力于国史、党史、军史、科技文化史等题材纪录片的制作发行。《影像辞典》是影像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有赖于自己坚强茁壮的成长,有赖于社会、影像传媒、特别是影像史学研究的关注鼓励和批评指导,使它迅速成长为影像时代的中继站,为公众服务。(莳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