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为将心理健康服务延伸至孕期这一特殊阶段,帮助孕妈妈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科学守护胎儿早期成长,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在孕妇学校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孕产保健科精神心理医师围绕“孕期心理健康”与“科学胎教”两大核心,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口号,为在场孕妈妈及家属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健康课堂。
“健康不仅是躯体无恙,更是心理的晴朗”,宣讲开篇,医师便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核心口号切入,打破“孕期只关注身体安全”的传统认知。她指出,孕期激素变化、对分娩的担忧等因素,易导致孕妈妈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而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母体健康,还可能通过神经传导影响胎儿发育——这正与“情绪没有对错,给情绪一个健康的出口”的口号理念相契合。活动中,医师通过案例分享、互动问答,引导孕妈妈正视自身情绪,教授通过深呼吸、冥想、家人沟通等方式疏导情绪的实用技巧,同时提醒家属“家是心灵的避风港,倾听与理解是最好的陪伴”,呼吁家庭成员共同为孕妈妈营造和谐、温暖的心理环境。
随后,宣讲聚焦“科学胎教”这一孕期重点,将“阳光心态,从小灌溉”的口号落到实处。医师系统讲解了胎教的多重益处:日本胎教音乐会跟踪数据显示,71%参与孕妇所生宝宝智力超常;英国产前心理学会研究证实,孕期唱歌能让胎儿获得情感满足,助力培养情绪稳定的宝宝;前苏联小提琴家孩子的案例,更印证了胎教对胎儿记忆力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医师详细介绍了7类科学胎教方法:从选择古典音乐的“音乐胎教”、亲近自然的“自然胎教”,到家人参与的“语言胎教”、调节身心的“情绪胎教”,再到注重触感的“抚摸胎教”、适合孕期的“运动胎教”(如散步、孕妇瑜伽)以及传递美的“美育胎教”,每种方法均搭配具体操作指南,让孕妈妈能轻松上手。
考虑到孕期不同阶段的胎儿发育特点,医师特别梳理了“分月胎教重点”:孕1-2个月以情绪、环境胎教为主,建议孕妈妈布置美观生活环境、多听轻松音乐;孕3个月可开始抚摸胎教,训练胎儿肢体反应;孕4-6个月因胎儿听觉、记忆力发育,重点开展语言、音乐胎教,每天早晚各15-30分钟;孕7-9个月可灵活选择胎教方式,鼓励准爸爸参与;孕10月则以情绪胎教为主,缓解分娩焦虑,多与胎儿说“期待见面的话”。同时,医师还分享了“孕期胎教音乐单”,从《致爱丽丝》《春之歌》到《小星星变奏曲》《摇篮曲》,为不同孕周推荐适配曲目,让胎教更具针对性。
“胎教贵在坚持,更要讲究科学”,宣讲尾声,医师特别强调胎教注意事项:需以孕期保健、合理营养为基础,选择安静场所,每次胎教前深呼吸放松;有早产先兆、腹壁变硬或身体不适、胎动异常时,需立即暂停;音乐胎教建议用外播放器,音量控制在50-60分贝,距离1-1.5米,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固定在早7:30、晚8:00等非胎儿睡眠时段;抚摸胎教则需有意识、有规律地进行,可采用叩击、抚摸、触压腹部三种方法,每次3-5分钟。这些细节指导,让科学胎教的理念深入每位参与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