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各地纷纷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举措

“夜经济”如何红火起来(消费视窗)

2019-10-16 14:34:09    来源:人民网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近期,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推进举措,线上线下业态联手参与,消费者热情高涨,“夜经济”持续走红。繁荣的夜间经济,正逐渐成为支撑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夜间消费怎样才能更有后劲?管理和配套服务应如何跟上?我们在一些地方进行了调查采访。

“夜经济”拓展消费时空

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等地出台的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这一关键词频频出现

“华灯璀璨,霓虹闪烁,这样的夜景真让人陶醉!”今年“十一”假期,安徽亳州某国企员工宋佳与家人一起到西安旅游,对古城夜景印象深刻。“晚上这座城市仿佛变了个模样。长安集市、灯光秀、音乐喷泉、古城墙夜跑、各色小吃,还有剧院、商场、咖啡厅都营业到很晚,不愁晚上没地方去。”

去年3月,西安市印发《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明确以夜游经济提升为突破口,积极拓展西安市旅游产业链,构建西安夜游经济。一年多来,夜游西安深受游客喜爱,也为当地夜间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夜间旅游是夜间经济火爆的一个缩影。“夜经济”使得消费时间和空间得到延展,让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除西安外,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济南、成都等多地出台的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这一关键词频频出现。

北京市商务局日前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出在上地、五道口、常营、方庄、鲁谷、梨园、永顺、回龙观、天通苑等区域,培育首批“夜京城”生活圈,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便利居民夜间消费;兰州围绕黄河风情线打造地方标志性夜间消费街区;上海打造“国际范”“时尚潮”夜生活聚集区;广州依托特色夜茶文化做大夜间餐饮;成都推出夜游武侯祠、夜游杜甫草堂,主打“休闲牌”……

“发展‘夜经济’正当时。”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就旅游而言,相对于白天走马观花式的景区打卡,夜晚的休闲更有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感知与生活方式的体验。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专项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消费旺,九成左右游客有夜间旅游的经历,2019年春节期间游客夜间消费占目的地夜间总消费近三成。

管理配套仍待提升

调查显示,在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受访者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担心夜间交通不便占比25.8%

25岁的尹晓琳在广州市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白天工作忙、节奏快,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商场逛街、打卡美味餐厅、到酒吧听听音乐,或者是到24小时书店看书,在她眼里非常重要。

“很多地方的‘夜经济’搞得有声有色,但还有一些提升空间。”尹晓琳说。今年“十一”期间,尹晓琳到中部某城市游玩,晚上和朋友一起到当地的夜市聚餐。晚上10点多,等他们想要返回住处的时候却遭遇尴尬:公交车和地铁已经停运,出租车和网约车等了几十分钟都没人接单。

我国“夜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旺盛的消费需求,一些地方发展“夜经济”的条件和能力仍有待提升。一些消费者有担心:噪声污染可能会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夜间售卖的食品安全卫生是否有保障;商圈、景点的车位是否充足、往返交通是否方便……这些都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在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受访者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担心夜间交通不便占比25.8%。

“随着夜间旅游、夜间消费的兴起,必然会带来电力、地铁、公交、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戴斌表示。

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建议,相关部门要发挥放活和管好的双重作用。硬件要配套,比如合理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等;软件要管好,充分研究“夜经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环境等问题。

公共服务有短板,产品供给也有待丰富。“夜经济”的发展是餐饮、文化演出、休闲娱乐等多业态共同发展的过程。现在,一些城市的“夜经济”产品供给上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餐饮领域,没有形成特色。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逛夜市,但去的地方多了就发现,不少地方的夜市大同小异,售卖的东西也相差不多。一些地方的博物馆、书店等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大多都早早关门了,剧场剧院的夜场剧目也不够丰富。”尹晓琳说。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发展“夜经济”需要激励企业创新,补齐消费供给的短板。随着消费需求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品质化和个性化的消费。发展“夜经济”,企业要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让夜间消费越来越红火。

丰富夜间消费“菜单”

应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多夜间消费场景

“以前晚上出门总是担心赶不上地铁,现在周末地铁运营时间延长了一个多小时,逛街的时间又多了。”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医院工作的易超带着从老家来的父母到后海、南锣鼓巷等景点欣赏夜色,感受到不少便利。

为更好地满足百姓多元化消费需求,北京在助力发展“夜经济”时打出组合拳。华联购物中心在回龙观和常营启动了“深夜食堂”项目,还开设美食街,推出优惠举措;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让人们畅游知识的海洋;为服务消费者夜晚出行,北京地铁周末延长运营时间;首汽约车平台、出租车公司通过奖励、优化约车系统等方式,引导车辆前往重点区域提供乘车服务;北京公交等APP及时更新夜间交通保障信息。

“国庆几天玩下来,感觉北京夜间游玩的去处变多了,从吃饭娱乐到文化活动,都有值得体验的去处。再加上交通出行等方面的保障,体验很不错。”易超说。

随着“夜经济”的发展,各地夜间消费的供给不断创新和丰富。在上海,“上海美食节”“巨鹿路158美食夜市”等接连为人们的夜间消费带来精彩。一些企业也在探索“夜经济”下的新发展模式。北京稻香村通过延长售卖时间、组织线下活动如现场制作月饼,把中秋传统文化纳入到企业营销中,增加消费的互动性。“在文化体验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有针对性地备货和改进。目前我们也与一些连锁便利店进行尝试性合作,提供24小时便民服务,让消费者在夜间也能买到想吃的糕点和熟食。”北京稻香村副总经理王隽时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互联网在培养消费者夜间消费习惯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建议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让“夜经济”的服务链条更加高效、精准。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现代服务业处处长陈丽芬建议,应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多夜间消费场景,丰富夜间消费“菜单”,同时鼓励商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产品。

[责任编辑:张倩]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