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无垠,沙海茫茫,风卷黄沙的呼啸是这片土地最常有的絮语。晚春时节,我带着河北法院人的初心与担当,跨越千里山海,奔赴二师乌鲁克垦区法院。在这里,四月梨花漫野如覆霜雪,五月沙枣花香浓得沁入骨髓,虽憾失六月杏果的清甜,却在七月法院后院的李子枝下,拾得一缕沁脾清芬,尝过塔里木香梨的甘甜后,又迎来了胡杨那金灿灿的黄叶——大漠沙海的馈赠,藏在风沙与暖阳的交替里,也藏在每一次司法践行的平凡日常中。

这段援疆岁月,既见识过沙尘暴的肆虐狂躁——黄沙裹挟着碎石拍击窗棂,天地间一片昏黄,走在路上戴着口罩都觉得无法呼吸,现在已习惯了在沙尘中稳步前行。既褪去了对烈日灼晒的顾虑,任凭紫外线将皮肤镀上健康的古铜色,也让河北偏咸的味蕾,适配了新疆饮食“无辣不成席”的热辣风味。风沙与烈日磨去了异乡人的生涩,却沉淀出扎根边疆的笃定,而我们这些援疆司法人,便如大漠沙海上的点点微光,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着正义的温度与力量。

“审理离婚案件,必须把当事人的婚姻脉络捋清:认识时长、仪式日期、登记时间、分居节点,这些细节直接关乎婚前感情基础、婚后相处状态,更是分割共同财产的关键依据。”我常对垦区法院年轻法官高博洋这般叮嘱,把河北法院的审判经验倾囊相授,只为帮年轻干警快速成长。每次看到因案件得以妥善处理后,他眼里冒出的光亮,我愈发觉得传承经验是援疆的重要意义,也是微光汇聚的磅礴力量。
阅核判决文书时,我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有一起案件,原告仅凭一张欠条起诉索款,但诉状中提及双方原系合伙关系,欠条是清算后出具。因被告外出务工、传票由其妻代收而缺席庭审,合伙纠纷是否已转化为民间借贷,缺乏直接证据佐证。若简单驳回诉求,只会徒增当事人诉累。为了查清事实、案结事了,我与主审法官沟通后,联系被告所在团场领导协助联络,向被告释明利害关系。待核实真实情况、主审法官修改文书后,我才在阅核表上郑重签下名字——每一次落笔,都是对司法公正的坚守,是微光穿透沙海迷雾的执着。

一日下楼时,恰巧遇见牛专委,她满脸欣喜地告诉我:“咱们反复探讨的农机致人死亡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终于在司法局和团场的合力推动下调解成功了!”这起案件中,农户雇佣农机耕地播种,跟随查看作业质量的雇工不幸身亡,因各方协商未果,死者遗体三个月未能入土为安,家属愤而起诉索赔。院里专门召开法官会议,合议庭拿出初步方案后,牛专委多次找我共同研讨。我结合援疆队成员的专业意见,与牛专委一同梳理法律关系、敲定责任比例。庆幸,最终矛盾激化的案件得到妥善处理,死者得到慰藉——这便是司法为民最温暖的模样,是微光抚慰人心的真切力量。
庭审点评、文书指导、难题解答、文书阅核,每一项工作都是对自身业务能力的锤炼,更是援疆使命的践行。作为河北法院援疆队的一员,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家乡法院的形象,唯有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方能让微光不熄、正义绵长。
往后的日子里,我仍将以严苛标准要求自己,在乌鲁克垦区人民法院的“脱薄”攻坚路上,继续做大漠沙海上的一束微光。不必耀眼夺目,却要坚定执着;不求惊天动地,只求温暖有力。愿这点点司法微光,能穿透漫天风沙、照亮无垠沙海,在边疆大地上串联成炬,守护一方安宁、传递一份正义,让法治的温度浸润大漠每一寸土地,不负这段援疆岁月,不负一方百姓的殷切期许。(景县法院援疆法官 马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