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长治妇幼中医科:立秋养生顺时调护,为秋冬健康“打底子”

2025-08-10 18:49:14    来源:长治妇幼订阅号    

立秋养生

顺时调护,为秋冬健康“打底子”


立秋将至,暑气渐消,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对中医而言,此时不仅是季节的转折点,更是调整身心、为秋冬储备能量的关键节点。顺应立秋的“收”与“养”,才能为来年健康打下好基础。

图片

1

立秋养生,先辨“秋燥”与“暑湿”

不少人以为立秋后就该“大补”,其实此时“秋老虎”未退,暑湿仍在,而“秋燥”已悄然登场,形成“燥湿交织”的特殊体质状态。

🌸 若晨起口干、鼻燥、大便干,多为“温燥”,需清热润燥;

🌸 若伴乏力、舌苔厚腻,说明暑湿未清,需先化湿再润燥,切不可盲目进补。

2

饮食调理:“少辛增酸”,润养肺脾

中医认为“肺属金,对应秋气”,立秋养生首重养肺,同时兼顾健脾(脾为后天之本)。

🌸 增酸敛津:适当吃酸味食物,如葡萄、山楂、乌梅,可收敛肺气、防止津液耗散;

🌸 润燥养阴:梨、银耳、百合、蜂蜜都是润燥佳品,推荐“百合银耳梨汤”,清热又不伤脾胃;

🌸 温和进补:“贴秋膘”需因人而异,脾胃虚弱者可先吃山药、莲子健脾,再逐步用瘦肉、鸡肉等温补,避免肥甘厚味生湿。

3

起居与情志:“早卧早起”,收敛心神,

立秋后应顺应“阳气收敛”的规律

🌸 起居上“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养肺气,早起可舒展阳气;

🌸初秋早晚温差大,需防“贼风”侵袭,夜间盖好薄被,避免空调直吹;

🌸情志上要“收敛”,少动怒、少思虑,可通过散步、打太极等轻运动调畅气机,让心神随秋气一同沉静。

4

穴位按摩:护好“秋养”关键点

 🌸 太渊穴(腕横纹桡侧凹陷处):每日按揉3分钟,可补肺气、润咽喉;

🌸 太白穴(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健脾化湿,改善秋燥伴随的乏力、食欲不振;

图片

🌸 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睡前搓揉至发热,滋补肾水、防秋燥伤阴。


图片

立秋养生技巧:

立秋养生,核心在“平衡”——既要清退残余暑湿,又要防秋燥过度;既要适度“收敛”,又不可过度安逸。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愿你在这个立秋,顺应时节,调护身心,为秋冬安康积攒能量。


18581585372778116_176.jpg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妇孺国医堂(中医科)根据妇幼专科特色,结合中医科室特色,以妇女儿童健康为服务导向,广泛开展小儿推拿、针灸、中药浴、中药熏蒸、艾灸、磁珠压耳穴、刮痧、拔罐、中药沐足、中药灌肠等中医药技术,在防治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肺炎、厌食、腹泻;妇科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盆腔炎)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

咨询电话:0355-2051401

专家简介

19011478604065554_176.jpg

庆璐 中医科副主任,中医硕士研究生,副主任中医师,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产科、儿科及内科疾病,尤其在女性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卵巢早衰、盆腔炎性疾病、乳腺病、妊娠诸症、产后病、肥胖、失眠、痤疮、小儿脾胃病(消化不良、厌食、腹泻、便秘)、咳嗽及小儿肺炎等疾病诊治方面有独特的诊治经验。目前已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科研课题4项。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李敏]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