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顶风而建的别墅:泊头违建背后的治理失效与利益迷局

2025-07-21 15:45:01    来源:长江网    

当自然资源部三令五申“零容忍”、高压执法成为常态,当“田长制”网格化监管体系铺遍全国之时,河北泊头市泊镇的堤口王村土地上,竟公然矗立起一片崭新的联排别墅区。无合法用地手续、无规划许可、无施工许可,却堂而皇之地施工、明目张胆地售卖——这一幕荒诞剧,不仅是对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公然蔑视,更撕开了基层治理失序与利益链盘根错节的深层疮疤。

一、顶风作案:政策高压下的疯狂挑衅

2020年7月,国家重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旗帜鲜明地对“新增”行为“零容忍”。2025年,“田长制”全面压实基层责任,要求“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与此同时,多地“禁墅令”层层加码。而泊头市泊镇堤口王村的别墅群,恰恰在2025年这一政策执行关键节点拔地而起,其挑衅意味不言而喻。

媒体人实地探访所见:乾元小区东侧,蓝色大门后,10排共17栋三层联排别墅赫然在目,每栋售价75万元左右。这些建筑,省去了土地出让金、相关税费及正规审批流程,以违法成本换取暴利空间,堪称“一本万利”的非法生意经。在政策三令五申、执法利剑高悬之下,如此规模的违建竟能顺利建成并公开销售,其嚣张气焰令人瞠目。

二、监管沉睡:泊镇政府的“沉默”与失职

面对如此明显的违法行为,负有直接属地管理责任的泊头市泊镇政府,其反应更令人心寒。媒体人两次致电反映情况,得到的是“请示领导”、“询问同事”的推诿,直至截稿仍“保持沉默”。《土地管理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包括乡镇政府)负有“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的法定职责。泊镇政府的消极回避,不仅是对法定责任的公然弃守,更是对违法行为的变相纵容。

这种“沉默”背后,是基层治理效能的严重退化?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暗中作祟?还是存在更为复杂的利益羁绊?无论如何,监管者的缺位与失语,是违法建设得以滋生并壮大的关键土壤。

三、深层剖析:小产权房乱象的根源与顽疾

堤口王村别墅群是当前小产权房乱象的典型缩影。小产权房(乡产权房)建设于农村集体土地,规避正规征收手续与税费,无法获得国家不动产权证。其长期屡禁不止,根源在于多重矛盾的交织:

1. 暴利驱动与成本低廉的诱惑: 开发商规避土地出让金、巨额税费及正规审批成本,以低廉成本攫取高额利润。购房者则以远低于正规商品房的价格获得“类别墅”居住体验,供需两端形成畸形“市场”。

2.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供需矛盾: 城市扩张、房价高企,部分群体居住需求难以通过正规市场满足。城郊农村集体土地成为“低成本”开发的热土,巨大的需求缺口为小产权房提供了生存空间。

3. 集体土地管理制度与监管漏洞: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机制仍在探索完善中,部分基层管理粗放甚至失序。监管链条长、部门协调难、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且易受干扰,导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

4. 复杂的地方利益格局: 小产权房建设往往涉及村集体、开发商、甚至个别基层官员的复杂利益网络。土地租金、开发利润、隐形“保护伞”等,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使得查处阻力重重。泊镇政府面对举报时的“沉默”,难以洗脱地方保护或利益关联的嫌疑。

四、多维拷问:泊头违建背后的治理困境

泊头案例暴露出的问题,远超个案本身,直指系统性治理困境:

1. “零容忍”政策如何穿透“最后一公里”? 中央三令五申,为何在基层遭遇“肠梗阻”?是政策执行机制本身存在缺陷,还是基层治理能力不足,抑或是地方保护主义形成“隔热层”?“田长制”网格化监管在泊镇是否形同虚设?网格员是否失察?信息上报渠道是否畅通?责任追究机制是否启动?

2. 执法刚性为何在基层软化? 自然资源部门卫片执法强调“严查处”,为何面对如此显眼的成片违建未能“早发现、早制止”?日常巡查机制是否失灵?执法阻力究竟来自何方?是否存在选择性执法或“以罚代管”?

3. 问责利剑能否斩断利益链条? 对于明显失职渎职的泊镇政府及相关责任人,能否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对于违法开发商和可能涉及的“保护伞”,能否深挖彻查,斩断非法利益输送?问责的力度与透明度,是检验治理决心的试金石。

4. “疏堵结合”的长效机制如何构建? 单纯依靠“堵”和“拆”,难以根治小产权房顽疾。如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规范路径,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如何加强城乡规划统筹,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五、破局之道:守护耕地红线,重塑治理权威

根治小产权房乱象,杜绝泊头式违建重演,需以刮骨疗毒的勇气进行系统性治理:

1. 强化问责,压实“零容忍”责任链。 对泊头违建事件必须一查到底,严厉追究泊镇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失职渎职责任。对违法建设坚决拆除复耕,对非法所得予以追缴。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与领导干部政绩、升迁紧密挂钩,实施“一票否决”。

2. 升级监管,织密“天罗地网”防护网。 切实发挥“田长制”神经末梢作用,确保网格员责任到人、巡查到位、报告及时。强化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群众举报等“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提升“早发现”能力。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等部门必须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与执法联动。

3. 严惩违法,破除地方保护“壁垒”。 对顶风作案的新增违建,无论涉及谁,一律严惩不贷。深挖彻查违法建设背后的利益链和保护伞,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行为零容忍,形成强大震慑。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确保国家政令畅通无阻。

4. 疏堵结合,构建治本长效机制。 加快完善和推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则,引导合规开发。科学编制实施乡村规划,在严守耕地红线前提下,合理保障农民住房需求和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探索针对不同群体的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疏导合理需求。

5. 法治宣教,筑牢思想意识防线。 持续深入宣传《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及耕地保护政策,提升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群众依法用地观念。公开曝光典型违法案例查处过程与结果,形成“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社会共识。

泊头市泊镇堤口王村这片在政策高压下“顶风”而立的别墅群,是一面刺眼的镜子。它映照出的,是政策执行力在基层的衰减,是监管责任的虚置,是非法利益的嚣张,更是对国家耕地保护红线的严峻挑战。当泊镇政府选择“沉默”,沉默本身已成为一种“共谋”。治理的失效,往往始于监管者的失语与失职。

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之依。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闪失。每一寸被违法侵占的耕地,都在侵蚀我们共同的未来。对泊头违建别墅,必须拿出“零容忍”的态度、动真碰硬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拆除复耕,严肃追责问责,斩断非法利益链,修复受损的治理权威。唯此,才能告慰严守红线的国家意志,才能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沃土家园,才能让“零容忍”真正成为悬在每一个潜在违法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责任编辑:车景军]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